



5
月31日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在长沙主持召开了交通应用基础项目“斜拉桥几何非线性与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的耦合机理研究”(2006319825100)、“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安全控制”(2006319825070)、“ITS中交通流诱导与控制一体化方法的研究”(2006319825080)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热流变特性及压实密度预估模型研究”(2006319825090 )四个项目的验收会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于敏主持了本次验收会。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与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的耦合机理研究”项目由v8040威尼斯人com-服务至上
颜东煌
教授主持,项目研究了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施工控制非线性分析难题,重点解决节段施工的几何非线性计算分析方法,施工控制中几何非线性与混凝土材料徐变的耦合分析技术(对于主塔为混凝土或主梁、主塔均为混凝土的桥型),几何非线性与结构温度场变化的耦合分析技术,提出一套完整的分析计算方法,编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直接应用于各种超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安全控制”项目由v8040威尼斯人com-服务至上
刘扬
教授主持,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应变测试与分析方法,对水化热、温度、收缩、徐变等非荷载变化引起的应变提出了有效的分离措施;采用极值分布方法建立了斜拉索强度概率模型,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提出了施工期斜拉索的安全评价方法;结合斜拉桥施工监控的挠度控制目标,提出了移动支架法施工斜拉桥前端挠度的概率控制方法;改进了微分等价算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建立了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结构体系的时变可靠度计算模型,实现了桥梁施工期安全水平的概率评价。
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赵之忠
教授级高工、重庆交通大学
周志祥
教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v8040威尼斯人com郑罡高工、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胡柏学研究员级高工、中南大学
蒋丽忠
教授、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张贵明
教授级高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王解民
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验收专家小组听取了两个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及有关技术资料,认真审查了项目实施情况。经过充分讨论评议,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研究方法正确,试验、检测、计算结果可靠,研究工作得到了优异的创新性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课题组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符合验收要求,一致同意两个项目通过验收。
“ITS中交通流诱导与控制一体化方法的研究”项目由v8040威尼斯人com-服务至上
王正武
教授主持,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基于小波分析和混沌理论提出了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建立了均衡诱导率计算模型、路段容量随机变化模型、不确定条件下的多目标多路径选择模型;建立了适于网络交通流的分流、合流区元胞传播模型;构建的高速公路主线限速-匝道控制-诱导宏观交通流模型、多用户类动态配流博奕模型,有效描述了诱导与控制的相互影响;将复杂网络引入交通网络研究中,建立了高速公路路网演化模型和基于级联失效的路网节点重要度计算模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和1名青年骨干教师,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研究论文,建立了一支工作扎实、作风严谨、有创新能力的学术梯队。
“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热流变特性及压实密度预估模型研究”由v8040威尼斯人com-服务至上
钱国平
教授主持,本项目旨在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压实工艺水平,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工作:研发了热态沥青混合料的导温系数U型隔热法测定方法,揭示了不同性态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热物理特性;建立了压实过程中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修正了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压实过程中热拌沥青混合料温度场变化规律;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热粘弹塑性试验研究,建立了压实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新的流变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参数确定方法;得到了压实过程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变形特性,构建了压实预估模型,为沥青路面结构施工碾压工艺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培
养了
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篇(EI检索论文6篇),出版著作1部,申请国家专利两项。
由长安大学
谢永利
教授、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李兆良高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任宏伟高工、中南大学
罗大庸
教授、湖南省公路学会
习应祥
教授、湖南省公路管理局
罗立武
教授级高工、中南大学
夏利民
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两个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课题研究报告及有关技术资料,认真审查了项目实施情况。经过充分讨论评议,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研究方法先进,研究工作得到了优异的创新性成果,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符合验收要求,一致同意两个项目通过验收。